文章摘要:过去手术室负荷与送风量的计算大多采用工业洁净室的理论,依据洁净度级别套用送风量,没有考虑到生物洁净室的特点。设定的设计工况有问题,没有考虑到洁净手术室的特点。
过去手术室负荷与送风量的计算大多采用工业洁净室的理论,依据洁净度级别套用送风量,没有考虑到生物洁净室的特点。设定的设计工况有问题,没有考虑到
洁净手术室的特点。错把医疗设备看作为稳定、持续的冷(热)负荷,以使手术室的负荷估算偏高。
目前手术室大多是土建围护结构内设置的密闭小室,小室之间的夹道走各种管道。如果采用双走廊等平面布局,手术室处于内区。围护结构空调负荷所占的比例则更小,负荷计算完全可以按稳定传热来考虑。手术前室内几乎没有湿负荷,手术时人员围在手术台周围,发湿量集中。而且现在室内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但是在手术期间不间断使用的不多,同时使用系数也不大。即使心脏外科等深部手术也是如此。而且新开发的专用设备多,通用设备少。对于常规手术,常用的医疗设备就是电刀、麻醉机等几种。相对来说照明发热和人员发热、发湿量变化较小。或者说,手术期间的负荷特点是热负荷变化较大,而湿负荷比较稳定,从而引起室内热湿比变动较大。这是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冷量配备可以考虑高峰冷(热)负荷,但系统设置更需要考虑到热湿比的变化,直接套用工业用恒温恒湿机组也是不合适的。
洁净手术室送风量的确定,其实完全是另一条思路。不是依据洁净度级别,而仅仅是从卫生学角度考虑,国际上公认20~30 h换气能够达到手术环境所要求的无菌程度,如需要再考虑所能达到的洁净度级别。《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仍然采用洁净度级别主要是利用洁净技术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完善体系来保障无菌环境的控制。为了提高手术区洁净无菌的效果,《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根据我国关于主流区的重要理论和实验成果,提出了集中送风保护手术区的方案。发展了洁净手术室送风吊顶的思路,将有限的洁净气流尽量笼罩室内手术关键区域。在手术台上方集中布置送风口,并根据理论计算和参考国内外实践具体给出了送风口尺度。实现了以较少的投入,较低的送风量,获得更佳的手术区控制效果。
净化手术室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全面单向流态,但要求送风气流能克服热上升气流以及由门开启和人员行走引起的横向气流的干扰。因此送风口的出风速度和送风温差值得注意。如果手术室在核心区,常年送冷风,送风速度可降低一些,这就是置换流的依据。可以直接用II,III级洁净手术室的换气次数附加正压换气次数来计算送风量(
m³/h)。再根据所列的面积,校核其平均面风速(m/s),如不大于0.15 m/s,则需再增加风量。也可调整孔板孔径与开孔率来达到。IV级洁净手术室采用乱流流态,单个风口,送风动量较小,每个送风口的出风速度应该大于0.3m/s。